首页 关于我们 团队队伍 团队建设 科学研究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党群建设 员工工作 社会服务 政策文件

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章来源:BWIN必赢 发布时间:2016-12-25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四个“伟大远征”诠释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并强调指出“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可以说,不了解长征,就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然就不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风貌。

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坚守信仰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将士以超乎寻常的意志、挑战人的生理极限同极其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跨过浪涛翻滚的险滩和江河近百条,翻越陡峭险峻的悬崖和终年积雪的高山40多座,走过一望无野、人际罕至的茫茫六百里沼泽草地,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进行了600余次重要作战,常常面临缺衣少食、缺弹少药、饥寒交迫等死亡威胁,纵横十多个省,长驱六万五千里。但他们依然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的革命精神,真是“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最终突破了敌人的一道又一道封锁线,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胜利会师陕北,保存了革命的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呢?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这个理想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毫不动摇地跟中国共产党革命到底,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终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长征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勇于牺牲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对参加长征的红军将士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最生动写照,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长征途中,广大红军将士面对“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宁可断肠也不断脊梁”、愿意“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在突破湘江40万敌军的重重包围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整个湘江成了血河;在大渡河边,当肖华问红一营官兵,谁愿乘第一船冲破敌人的枪林弹雨时,全营官兵个个争着去。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广大红军将士团结互助,不屈不挠,以顽强的毅力挑战人类生存极限,许多战士累倒、冻死在雪山上,或陷入泥潭、饿死在草地里。据统计,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过雪山草地牺牲人数在两万左右,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整个长征,红军平均每前进300米就付出了1名红军将士生命的代价,牺牲的营以上干部430多名,其中军以上干部10多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长征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红军之所以进行长征,是因为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重大问题,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此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原则,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打破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取得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可见,没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纠正教条主义错误,进行开拓创新,就不可能有长征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长征“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顾全大局的精神。顾全大局的团结协作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红军长征谱写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新篇章。在漫长的征途中,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等各红军主力部队之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虽然他们出发的时间、地点不同,但他们的目标一致,信念相同,都是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不忘初心,共同前行;他们在行军途中互相配合,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进攻某一方面军,也无法实现其各个击破的企图;他们官兵平等,互相帮助,同甘共苦,生死相依,感天动地;他们军民团结,民族平等,亲如一家。面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这个“最大的困难”,党中央在与斗争中既坚持正确的原则,又进行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团结了绝大多数同志,从而使全党全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集体;广大红军官兵能顾全大局,始终坚持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维护党中央的集中领导,并与张国焘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维护了统一,避免了分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没有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红军长征是不可能胜利的,中国革命也不可能胜利。

长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服务人民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的根本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和军队的显著标志。长征战略转移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以早日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艰巨任务。长征途中,广大红军将士把自身的命运与人民群众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首位。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行军,但严守纪律,宁肯饿死,也不拿群众一粒谷子、一个红薯;宁肯露宿,也不侵占民舍;他们热爱人民、造福人民,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帮助贫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由于“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人民,沿途群众主动为红军带路、捐粮草,照顾伤病员,并直接参加红军,壮大红军队伍。据统计,整个长征过程中,各地群众为红军共筹集粮食上万吨,补充兵员约2万人。可见,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

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其影响穿越时空,跨越民族,世界许多国家的知名人士慕名前来探访。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上个世纪就赞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国智库布热津斯基认为,长征为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民族斗士的形象,使中国共产党可以有能力进行长久的武装战争,长征比英雄主义史诗要深刻得多。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次像长征这样的远征,能鼓舞数十亿人为改变自身命运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地奋斗!长征以充满理想、开拓创新、顾全大局、服务人民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以及独一无二的充满希望的行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将永远流传于世。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虽然各方面条件有很大不同,但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前面仍然有激流险滩、“雪山”“草地”和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更需要我们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来源:毛泽东研究资政内刊,2016年12月25日32期,撰稿人   李雅兴)

热门排行最新发布